第351章 洪督师心里苦-《大明: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当时皇帝给的理由是让洪承畴“专心西北边务及剿匪”,他只能忍下这口气。

    后来陈奇瑜因车厢峡放跑了流寇主力,被勒令去职还乡,洪承畴才总算如愿当上了五省总督。

    本以为自己是位极人臣了。

    可偏偏又横空杀出个卢象升,以不到四十的年纪,被破格提拔为了七省总理!

    洪承畴见卢象升确实忠心体国,能文能武,也只能以大局为重“相忍为国”。

    既然七省总理当不上,那回京当个兵部尚书总可以吧?

    当初原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尽,中枢正缺一个知兵的重臣坐镇。

    洪承畴在京的亲朋故旧四处奔走,向皇帝多次举荐,可一眨眼的功夫,这位置又被杨嗣昌截了胡。

    说句不客气的,杨嗣昌和洪承畴之间还差着辈分呢!

    杨鹤当年虽然是洪承畴上司,但也算同僚,只高一级罢了。

    而杨嗣昌作为杨鹤之子,怎么也算是个晚辈。

    更何况,论起实实在在的带兵打仗、剿匪经验,他洪承畴难道比不上一个杨嗣昌?

    可结果呢?

    皇帝仿佛像看不到洪承畴一般,愣是将丁忧在家的杨嗣昌提拔为了兵部尚书。

    可这还不算完。

    杨嗣昌上任后,转手就向皇帝推荐了熊文灿担任剿匪总理,彻底堵死了洪承畴前路。

    得知消息的洪承畴气得七窍生烟,无处发泄的他只能带着部下,出兵狠狠揍了高迎祥等人一通。

    当然了,杨嗣昌也不会让洪承畴好过。

    从某种角度上来说,洪承畴可谓是杨嗣昌的杀父仇人。

    当年他的父亲杨鹤在陕西主持招抚,就是因为洪承畴在背后搞小动作,大力主剿,导致杨鹤招抚失败,被崇祯下狱论死。

    虽然后来杨嗣昌连连上书,表示愿意代父受罪,皇帝才改判杨鹤戍边,最终病死在了戍所袁州。

    别忘了,当初杨嗣昌可是被夺情召还的,前脚还在父亲坟前守灵,后脚就入主了中枢。

    你让他心里如何不恨洪承畴?

    又怎么可能在皇帝面前推荐洪承畴担任要职?

    而洪承畴也意识到了这一点,所以才会越庖代俎,试图从熊文灿手中接过指挥权。

    他盘算得很清楚,只要自己能一举剿灭流寇,凭借这天大的功劳,他便能叩开中枢的大门。

    杨嗣昌捏着洪承畴报捷文书,胸中思绪万千,正思考着如何应付此事。

    可就在这时,值房门口却突然传来一声干咳。

    王承恩到了。

    他见嗣昌闭目沉思,便轻轻敲了门框,低声唤道:

    “杨阁部?杨阁部?”

    杨嗣昌闻声,立刻从沉思中惊醒,迅速起身迎了上去,

    “王秉笔,大驾光临,不知有何吩咐?”

    王承恩微微躬身:

    “不敢当。”

    “是皇爷吩咐,请您立刻往武英殿一趟,有要事相商。”

    杨嗣昌心知肚明,必然是为了前线督抚相争之事,

    他不动声色地点点头,侧身做了个“请”的手势:

    “既然是陛下相召,那就劳烦您前面带路。”

    两人不敢耽搁,很快便赶回了武英殿,通禀之后,杨嗣昌低头趋步入内。

    朱由检见到他如此,直接将御案上的奏疏递了过去,开门见山的问道:

    “杨卿,熊文灿和洪承畴的奏疏你都看过了吧?”

    “此次总督与总理相争,闹得朝野不宁,你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?”

    “他们之间孰是孰非?”

    面对皇帝的诘问,杨嗣昌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打好了腹稿。

    他深知,首先绝不能指责皇帝设立的官职有问题,更不能点破陛下那点帝王心术。

    于是他躬身一礼,缓缓开口道:

    “臣以为,洪督师与熊总理此番争执,恰恰使是其急于为陛下分忧,渴望早日荡平流寇的体现。”

    “洪督师见流寇势大,恐其坐拥复叛,故而行雷霆之举;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