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到底要不要拉高迎祥一把呢? 江瀚看着手中的密报,指尖无意识地在信纸上来回摩挲,心中反复权衡,难以决断。 高迎祥与他也曾有过一面之缘。 当初在山西时,是他从王嘉胤和自己手上,接下了攻打静乐县城的任务。 说实话,干得不错,颇有些知兵善战的味道。 若是能将其引为奥援,想必能很好地替自己挡下不少明廷的压力; 但是吧,一晃五六年的时间过去了,高迎祥也不是当初那个小首领了。 如今穷蹙困苦,要是引其入川,究竟是福是祸,实在难以预料。 “一人智短。” 江瀚摸了摸下巴,随即收起密信,对着一旁的王承弼和丁钧叮嘱道: “书院的事,就这么办。” “王主事,尽快让娃娃们入学吧,这是根基大事,耽误不得。” “今天就先这样,你随我回王府一趟。” 紧接着,他又对着一旁的亲兵吩咐道: “传令,召各部院主事、各营将官,立刻赶往承运殿,有要事相商。” 承运殿内,烛火高燃,将偌大的王宫照得亮如白昼。 江瀚麾下的核心文武,如农部主事李兴怀、刑部主事薛志恒,以及留守的将领曹二、李老歪等人,均已奉召而至。 众人分列于大殿两侧,神色间还带着几分疑惑,不知道汉王为什么会在入夜后突然把他们召集起来。 江瀚越过众人,登上丹陛,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众人。 见到核心文武都已聚齐,他也不废话,直接把怀里的密信递给了离得最近的王承弼,示意众人传阅。 “都看看吧,汉中刚送来的消息。” 信笺在众人手中传阅一圈,殿内顿时响起了一阵议论声。 “事情大概就是这样。” “汉中的邓阳传来消息,说是高迎祥已经到了眼皮子底下的汉中。” “我估摸着,他应该是拉不下脸,来四川向我求援,想靠自己东山再起。” “如今陈仓、傥骆、褒斜诸道的谷口都有明军重兵扼守,他啃不动,也不敢啃。” “他必定会走子午道。” 江瀚顿了顿,语气加重了几分: “但问题是,新任的陕西巡抚孙传庭不好对付,此人绝非什么庸碌之辈。” “高迎祥如果踏上了子午道,以他现在的实力,必定会被孙传庭生擒,绝无生还之理!” “如今我召集各位过来,就是要好好商议商议此事,到底要不要拉这位高闯王一把?” 听了江瀚的话,承运殿内一时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。 众人面面相觑,显然都在消化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。 高迎祥他们倒是认识,可这新上任的陕西巡抚,他们却一点没听过。 前头的李兴怀率先开口,打破了沉默: “王上,请恕臣愚钝。” “这孙传庭是何许人也?为何王上对他如此重视?” “据我所知,他才上任不过半载。” “而如今陕西官军的主力,基本被洪承畴带去了山西,留给他的不过是些残兵羸卒,堪堪守城而已。” “再加上陕西地界连年天灾兵祸,旱蝗相继,饥荒肆虐,民生凋敝至极。” “臣实在想不到,他有什么手段,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整饬出一支强军。” “王上为何如此笃定,高迎祥必败无疑?” 一旁的刑部主事薛志恒点点头,跟着附和道: “李主事所言极是。” “据臣所知,陕西现在可是一片烂摊子。” “那孙传庭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,可无兵无粮,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。” “高迎祥虽然一时受挫,但其部众都是久经沙场、辗转数省的老寇,韧性极强。” “即便他在子午谷遇到官军阻击,纵然不敌,大不了原路退回来便是。” “似乎……不必太过担忧吧?” 两位主事的的观点,也代表了在场许多将官的想法,不少人脸上都露出赞同之色。 可江瀚听了,却摇了摇头: “我要提醒诸位,不要小觑了天下英雄,更不要小觑了一个王朝的底蕴。” “破船好歹都有三千钉,更何况是幅员万里、享国近三百载的大明?” “值此鼎革之际,乱世出英雄,也出能臣良将。” “像什么洪承畴、卢象升不就是其中佼佼者吗?” “相信我,这个孙传庭绝不比他们差。” “汉中的明军也不是摆设,只要高迎祥带兵进了子午谷,汉中明军就会紧随其后,堵住他的退路。” “此事无须再议,今日叫你们来,是商议救与不救,别扯远了。” 众人见江瀚如此笃定,虽然心下还有些疑虑,但也不好再过多纠缠此事,只得顺着他设定的前提继续讨论。 位于大殿左列的曹二上前一步,抱拳开口道: “大王!” “末将以为,此事不妥,还是不救为好!” “汉中与咱们四川虽然很近,但毕竟山高路险,鸟道羊肠,极难通行。” “大军如果出动,粮草、军械、民夫转运的耗费,将是一笔不菲的花销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