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4章 所见所闻-《大明: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六月中旬,初夏的日头已经有几分毒辣。

    涪江两岸的水汽带着一丝燥热,掠过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禾苗,泛起层层涟漪。

    江瀚一行人轻装简行,正从绵州逆流而上,沿着官道一路往江油奔去。

    石板路是去年冬天新铺的,卵石嵌缝,平整而坚实,车轮碾过只发出轻微的轱辘声,不像夯土路那般颠簸。

    沿途的水田里,还能看见不少的农户劳作的身影,腰间挂着的水壶晃叮当作响。

    偶尔能见到几个半大的孩童提着竹篮,在田埂、沟渠旁低头挖着野菜。

    见到江瀚车队经过,孩子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,梗着脖子、踮着脚尖,好奇地张望着,想看看是哪位路过的贵人。

    “王上,再往前走便是龙安府地界了。”

    “前头就是彰明县的青莲镇。”

    说话之人正是随行引路的彰明县县令,毕云逸。

    他见江瀚兴致勃勃,便适时开口介绍起了沿途风物,

    “说起来,这青莲镇正是诗仙太白的故居所在。”

    “镇名青莲,便是取自其号‘青莲居士’。”

    听闻此言,江瀚立马来了兴趣:

    “竟有如此渊源?”

    “你仔细说说。”

    毕云逸伸手指着不远处几座连绵的山头,详细介绍道:

    “王上请看,远处最大的一座山,名为戴天山。”

    “此山自古便是道家栖隐之胜地,云雾缭绕,清幽异常。”

    “李太白曾于此山访道不遇,于是便写下了《访戴天山道士不遇》一诗。”

    “犬吠水声中,桃花带露浓;树深时见鹿,溪午不闻钟。”

    “野竹分青霭,飞泉挂碧峰;无人知所去,愁倚两三松。”

    他摇头晃脑地念了两句诗,随后又指向了旁边一座稍小些的山峰:

    “此山唤作点灯山,是太白先生少时读书之处。”

    “山上有太白祠,还有一处读书台遗迹,供后人凭吊。”

    紧接着,毕云逸又指了指北面:

    “远端那座是天宝山,山下有座陇西书院,还有条小溪,名曰磨针溪。”

    “铁杵磨成针的典故,便源出于此。”

    “正是老妪磨杵的毅力,才点醒了年少嬉游的李太白,使其发奋苦读,终成一代诗仙。”

    江瀚听得津津有味,颔首道:

    “不错,果然是人杰地灵。”

    “不知如今青莲乡,户丁几何?”

    毕云逸显然是做足了功课,从容应道:

    “回王上,青莲乡现有约两百余户,丁口近一千人。”

    “依照均田令,每户大概能分得二十亩左右的水田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乡民多以种植水稻、小麦为主,兼营桑麻、果蔬等,温饱已无大碍。”

    “此外,涪江航道经去岁疏浚,舟楫往来越发便利,青莲镇作为水陆交汇之处,已经形成了固定集市,用以交易农产、山货、盐铁等物。”

    见江瀚听得专注,毕云逸便试探着建议道:

    “王上,前方不远便是青莲镇下辖的李家坳,要是您有意体察民情,不妨亲自入内一观。”

    江瀚欣然点头:

    “正合我意。”

    他随即翻身下马,准备亲自去前面的村落看看。

    但考虑到带着一百多号人过于招摇,于是他便对亲兵队长冯承宣吩咐道:

    “你挑选几个机灵的跟着就行。”

    “其余人马,去镇上的河伯所或者水马驿等候即可。”

    冯承宣点点头,随即点了八名精干的亲兵出列,其余的大队人马则跟着毕云逸前往了镇上驻扎。

    江瀚一行人沿着窄窄的田埂,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着不远处山脚下的村落走去。

    李家坳不大,只有十几户人家,村里多是些土坯房和茅草屋,沿着山势错落排布,显得有些杂乱。

    村口有一株巨大的黄桷树,枝繁叶茂,如同华盖般投下大片阴凉。

    树旁溪水潺潺,有几个刚从田里回来的庄稼汉,正在溪边冲洗腿脚上的泥污。

    还有几个头发花白的老汉,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纳凉闲聊。

    见着江瀚一行人走近,乡民们立刻停下了各自手上的动作,纷纷凑了过来。

    村子里平时根本见不到这么多生面孔,虽然江瀚等人穿着便装,但个个身形健硕,龙行虎步,让村民们不由得有些紧张。

    人群中,有一头发花白、穿着一身粗布短打的老汉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他局促地搓着双手,小心翼翼地上前问道:

    “几位贵人看着面生得很,敢问是打哪儿来的?”

    “不知……不知到我们这小村子,有何贵干?”

    江瀚笑着拱了拱手,随口扯了一个化名:

    “老丈有礼了。”

    “在下刘泽,乃是成都府过来的行商。”

    “路过贵村,想看看能否收购些粮食,要是天色晚了,说不定还要叨扰一晚,不知是否行个方便?”

    他一边说着,一边绕开人群,来到了一旁的黄桷树下。

    身后的几名亲兵见状,立马跟了上去,寸步不离地站在江瀚左右。

    他们警惕地扫视着眼前的村民,双手时刻按在腰间,蓄势待发。

    见到这番阵仗,那问话的老汉更加紧张了,嘴唇嗫嚅着,似乎想拒绝又不敢开口,生怕惹恼了这群精悍的外乡人。

    江瀚见他如此做派,心中了然,他随即便朝冯承宣等人摆了摆手: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