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紫荆关下的捷报,第一时间便被送往了南阳府。 此时的洪承畴,正在署衙内坐立难安。 尽管他对孙传庭颇有信心,但闯贼毕竟流窜多年,狡诈凶狠,他不得不做最坏打算。 他正一批接一批地往紫荆关方向加派探马,力求能尽快掌握确切消息 很快,孙传庭的捷报如期而至。 当洪承畴亲眼见到“生擒闯贼”这几个大字时,总算是长舒了一大口气。 “好!” “伯雅真乃国之干城!此役功莫大焉!” 生擒贼首的意义可不必寻常,他这次总算是能挺直腰杆了。 洪承畴于是亲自提笔上奏,禀明了他如何运筹帷幄,孙传庭如何设伏,将士用命,最终生擒巨寇的辉煌战绩。 随后便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,将奏疏转送至京师。 紫禁城,乾清宫。 当前线捷报出现在朱由检的御案上时,他不由得大喜过望,几乎是屏住呼吸读完了全文。 看着看着,他不自觉的将奏疏捂在脸上,颤声道: “祖宗显灵!祖宗显灵啊!” “不肖子孙总算是一雪前耻,报了……报了凤阳之仇!” 见皇帝喜极而泣,一旁的王承恩还想上去宽慰两句。 可不料朱由检突然起身,将奏疏猛地拍在案上,厉声道: “闯贼祸乱天下,罪孽滔天,必须明正典刑,以儆效尤!” “传旨!” “命孙传庭即刻选派得力干将,率重兵护送,务必将贼酋毫发无损地押解至京师!” 在京的官员们很快也听说了这个消息,朝野上下顿时一片欢欣鼓舞,人人弹冠相庆。 高迎祥的覆灭,让他们总算看到了彻底剿灭流寇的希望。 还没等崇祯的旨意抵达南阳,孙传庭就已经将高迎祥打了入重木囚车,并选派精兵一路送往京师。 月余之后,押解队伍顺利抵达京畿,车队从宣武门缓缓进入帝国都城。 沉重的木轮碾压着石板路,发出一阵嘎吱嘎吱的声响。 京城百姓早已得到消息,正扶老携幼围在道旁,伸长了脖子,争相围观传说中能止小儿夜啼的巨寇。 高迎祥透过散乱的发丝,冷冷地扫视着周围黑压压的人群。 他本以为会迎来人人喊打的局面,可周遭的百姓们只是好奇地看着,对他指指点点,并没有什么过激举动。 “瞧见没,那就是闹了十多年的闯贼?” “看着倒是凶悍,没想到也有今天!” “听说在西北杀官造反,厉害得紧呐!” “再厉害,不也让朝廷给逮住了……?” 种种议论传入耳中,高迎祥心中是五味杂陈,有愤怒,有不甘,但更多的是悲凉。 他纵横沙场多年,杀人无算,没想到最后却成了帝都百姓眼中的一场热闹。 囚车并未驶向大牢,而是直接开往了皇城的午门处,这里有一场精心准备的献俘大典。 广场上旌旗猎猎,甲胄鲜明,大汉将军手持金瓜钺斧,文武百官按品秩肃立,气氛庄重而肃杀。 皇帝端坐在午门广场的台阶上,俯瞰着下方。 在众人的目光下,高迎祥和他几个亲随被粗暴地拖下囚车,推搡到广场中央。 与身后亲随垂头丧脑、战战兢兢的模样不同,高迎祥尽管重栲在身,但他依然挺着脊背,丝毫不怵的盯着上方的明黄色身影。 按照礼制,司礼官高声唱诵着献俘祷文,历数高迎祥“僭越称王、荼毒生灵、对抗天兵”等累累罪行。 当唱到“罪囚叩拜天颜”时,两旁的锦衣卫大汉将军厉声呵斥: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