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5章 御医被抓了-《大明: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二话没说,立刻让副官点齐兵马粮草,准备进山救人。

    一旁的段瑞见状,连忙劝阻:

    “余游击,切莫冲动!”

    “那马耳山里的生番,并非只有一小撮,而是三个村寨相连的大宗,族中能战之丁不下五六百人。”

    “再加上时值深冬,山高地险,高处早已铺满了积雪。”

    “将军麾下不过百来人,要是贸然进攻,恐怕会有闪失。”

    “不如先派人回大理,请刘将军发兵前来助拳,方为万全之策!”

    余承业救人心切,那姓杨的可是王上从成都派来的,要是真在自己地盘上出了事,他恐怕难辞其咎。

    “从大理调兵,一来一回少说也要三四天,怕是来不及了!”

    “无妨,百来精兵,足够踏平五六百野人草寇了!”

    “段族长,还劳烦你从村中抽些儿郎,届时替我引路即可。”

    段瑞见他心意已决,无奈之下,一咬牙从村中召集了百余名猎手、青壮,随军助阵。

    他反正打定主意了,要是真被夷人围了,自己怎么着也得救点人出来,免得日后官府怪罪。

    两百多人的队伍顶着凛冽的山风,在草医段摩的带领下,直奔马耳山而去。

    山道崎岖难行,再加上脚下将近一尺多深的积雪,导致行军颇为艰难。

    约莫走了两三个时辰,翻过了几道山梁后,汉军终于在一个山坳里,发现了里面的生番部落。

    从远处看,这像个由石头和原木搭建起来的营地,里面被分成了东、西、南三片区域,外围则是一圈简陋的木栅栏。

    还没等队伍靠近,夷人的探哨便发现了这群不速之客。

    伴随着尖锐的哨声示警,寨子里的夷人们纷纷从屋里跑出,齐齐聚在了寨墙后方。

    由于缺乏铁器,这帮生番们手上拿的多是些简陋的骨箭、竹木长矛,只有少数一撮人拿着铁刀,穿着皮甲。

    见此情形,余承业没有过多犹豫,立刻下令麾下从正面发起进攻。

    在绝对的装备差距下,战斗一开始便呈现出了一边倒的态势。

    生番野人射出的骨箭,连汉军身上的布甲都难以穿透,更别提包铁的长盾了。

    反倒是汉军这边的弓手和铳手,每次齐射,都能带起一片惨叫声。

    在大明羁縻云南的两百余年的时间里,铁器和食盐一直是用来控制土司部落的大杀器。

    没有盐,部落的人口就无法壮大;没有铁,部落的战斗力就得不到提升。

    尤其是对于一些不服王化的生番,盐铁几乎被官府断绝,只能通过抢掠或者从走私商贩手里高价购买。

    眼下这帮生番能聚齐这么大的规模,也是由于官府缺位,明军衰微而造成的。

    本以为可以靠着这段空窗期壮大,可没想到刚抓了个奴隶,人家转头就找上了门来。

    如果按照云南约定俗成的规矩,要是生番抓了不该抓的汉人奴隶,官府一般不会出兵讨伐,而是会让相熟的土司先来赎人。

    毕竟为了一两个人兴师动众,出兵讨伐,实在是划不来。

    而生番部落也有自己的规矩,要是发现穿着华丽的,或者是有大队人马护送的,他们基本不会抓,也不敢抓。

    他们的目标,都是些落单的,像是进山砍柴的樵夫和采药人等。

    眼看汉军就要冲到寨门下,寨墙上突然升起了一面白兽皮做的旗子,还有个头人模样的站在高处,大声向下面喊话。

    余承业见状有些诧异,立马找来段瑞:

    “段族长,这帮野人叽里呱啦说些啥呢?”

    “我怎么一个字也听不懂?”

    “还有那旗子,不伦不类的,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段瑞竖着耳朵听了好几遍,面露难色:

    “不瞒您说,云南的部落太多,有时候隔着几座山就是完全不同的族群。”

    “对面说的啥,我也不太清楚.”

    这时,带路的草医段摩突然凑了过来:

    “将军,这像是彝语。”

    “我年轻时听过,还曾和一个夷人部落换过药方。”

    余承业摆摆手,催促道:

    “那你赶紧翻译翻译,里头的在说什么鬼话。”

    段摩侧耳听了一会,挠挠头:

    “我也是个半吊子,只能听懂一点儿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外头的汉军都是误会放下武器”

    余承业听完勃然大怒,一把扯下头上铁盔:

    “狗屁的误会!”

    “还敢让我放下武器,简直不知死活!”

    他转头招来传令兵,吩咐道:

    “哼,这帮野人不服王化,不仅掳掠汉人为奴,还敢公然蔑视我汉军天威。”

    “让弟兄们杀进去,屠村灭寨,片甲不留!”

    随着他一声令下,汉军士卒们随即对寨门发起了总攻。

    撞木不断轰击着简陋的寨门,发出沉闷而骇人的巨响。

    见此情景,还在寨墙上举着兽皮白旗、试图沟通的部落头人彻底傻眼了。

    他明明已经喊话投降,表示一切都是误会,甚至还提出愿意放下武器投降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