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明廷不想议和,江瀚就更不会议和了。 如今他坐拥川黔,兵强马壮,正要攻破云南,岂会满足于这点蝇头小利。 而何鸿也向龚卫华明确传达了这一点: “公公,既然要议和,总要拿出些诚意。” “我王的意思很简单,想要我军停步,除非朝廷承认现状,与我划界而治。” “川、黔、滇,乃至湖广一部,都需要划入我王治下。” “此外,朝廷每年还需给岁币百万,以慰军民。” 龚卫华听了,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。 划界而治?岁币百万?他一个传旨太监,哪敢答应这种条件? 甚至这条件都不用商讨,只要出现在紫禁城的案头上,立马就会引起皇上暴怒。 就这样,谈判刚刚开始,双方便彻底陷入了僵局,不欢而散。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和谈依旧毫无进展。 双方又接触了几次,何鸿咬定“划界而治”和“岁币百万”的条件不松口,顶多在互市上可以稍作商议; 而龚卫华则根本不敢接话,只是反复强调朝廷的“恩典”和“底线”,谈判桌上几乎是鸡同鸭讲。 得知谈判陷入僵局后,江瀚再次召集了麾下主要文武。 这段时间他也没闲着,汉军已经从各地开拔,最多五日后便能抵达边境地带。 已经十月底了,要是错过了秋天,恐怕又要再等一年。 江瀚端坐于上首,环顾在场众人,沉声道: “皇帝老儿没诚意和谈,咱们也不指望能谈成。” “今天召你们来,除了安排军事部署外,还有一事。” “既然和谈没希望了,那朝廷使团难道就这么砍了?总不可能原封不动的送回去吧?” “你们说,能不能借他们做点文章?” 一旁的赵胜有些疑惑: “这帮人为首的不过是个太监而已,除了一个钦差空名外,也看不出什么价值?” “王上您的意思是?” 江瀚捋了捋下巴,思索道: “你可别小看了太监,在咱们这,太监不过是些跑腿打杂的仆役;但在明廷,那可就不一样了。” “你不信去打听打听,现在官军中,有多少皇帝派的监军太监。” “自从咱们占据四川,打下贵州后,只要是个明眼人都知道,我军下一步,必然会攻略云南,以解后顾之忧。” “前几天邵勇从贵州传来消息,说是云南的曲靖方面,已经有所防备了。” “黔国公府和曲靖知府,调动了不少兵马进入曲靖府,扼守在入滇的边境要道。” “要是我军强攻,恐怕损失不小。” 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 “所以,我的想法是,咱们不妨来个将计就计。” “先假意答应和谈,做出让步姿态,然后再利用那死太监朝廷使者的身份,让曲靖方面放松警惕。” “届时,我军再发动突袭,必定能一举突破明军防线!” 众人闻言恍然大悟,连连点头称妙。 为了取信于龚卫华,江瀚可谓是下足了血本。 他专门将汉王府一处侧殿给清了出来,大摆宴席,足足宴请了龚卫华等人十天。 虽然他没有亲自出面,但还是轮流让城内各级官员,以及一些士绅名流作陪。 一连十天,汉王府内灯火通明、饮宴不断,简直是热情得不能再热情了。 而龚卫华等人,突然见到成都官员的态度来了个大反转,一开始也是心里打鼓,万分警惕,生怕中了什么圈套。 但连续多日,除了饮宴作乐,听曲看舞外,对方也不再提什么“划界而治、岁币百万”的苛刻条件了。 反倒是在酒酣耳热之际,不断有官员士绅,“无意”间向龚卫华提起,说什么“汉王其实也不想再动刀兵”、“若能得朝廷承认,安居王爵亦足矣”、“和谈大有希望”之类的话语。 在一番糖衣炮弹的连续轰炸后,龚卫华一行人也渐渐放松了警惕,开始思考起来: 莫非这四川贼子,真的被朝廷天威给吓住了? 还是说,其内部有主和派,想要安稳度日? 眼见时机差不多了,江瀚派出了赵胜亲自出马,让他与使团再次商谈议和。 又是一场夜宴,珍馐美馔,歌舞曼妙。 酒至半酣,赵胜屏退左右,摆出了一副推心置腹的的模样: “公公,经过这几日深思熟虑,以及我等臣工的反复劝谏,我家王上的态度……似乎有所松动。” 龚卫华闻言精神一振,连忙放下酒杯: “哦?” “不知汉王有何条件?” 赵胜提杯解释道: “王上的意思是,和谈可以,但得加钱。” “十万两太少了,改为白银二十万两,绸缎二十万匹,这是底线了。” “另外,互市必须开放,我川中缺马,急需购置。” “只要朝廷应允,我军便可暂停一切行动,与朝廷共商和平大计。” 龚卫华听了,心中惊喜万分。 虽然二十万两银子、二十万匹绸缎依旧是个大数目,但比起之前那离谱的“岁币百万”,已经是天壤之别了。 莫非自己这趟差事,真有成功的希望? 要是能谈成,回去之后必定是大功一件,自己在皇爷面前也能露个大脸。 他正要开口应允,但赵胜却话锋一转,脸上露出了几分为难之色: “公公,这和谈一事,毕竟千头万绪,涉及方方面面,非一日可成。” “往来文书,请示汇报,都需要时间。” “然而,眼下却有一事,关乎和谈成败,甚是棘手啊。” 龚卫华心中一紧,连忙追问道: “何事棘手?” 赵胜叹了口气,解释道: “公公有所不知。” “朝廷在云南的兵马,与我方素来不睦,边境摩擦不断,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。” “此前我听说,黔国公沐天波已经在曲靖一带囤积了大量官军,想要对我四川发动进攻。” “云南的地方文武官员,不知朝廷有议和之意,若是其贸然进攻我四川驻军,恐怕会挑起更大的争端。” “届时战端重启,血流成河,这和谈可就毁于一旦了。” “到时候皇上怪罪下来,恐怕公公您不好交代啊。” 龚卫华闻言恍然大悟,怪不得这帮人态度突然转变了,原来是云南的黔国公府发力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