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说实话,这还是他第一次进入王府核心区域。 罗启元管辖的造纸坊,在工部体系内向来是个边缘部门,远不如冶铁司、织造坊那样规模宏大、任务紧要。 今天听闻汉王亲自召见,让他激动又惶恐。 在内侍的引领下,他战战兢兢的走进了偏殿,见到了正闭目沉思的江瀚。 罗启元只觉得腿脚一软,猛地跪伏在地: “王上!” “小的……属下罗启元,现任工部造纸坊作头,叩见王上!” 江瀚听见声音,睁开眼睛,语气十分随和: “不必多礼,坐下说话吧。” 他见罗启元依旧有些紧张,便直接切入了正题, “我就不废话了,今天找你来,是有一项重任要托付于你。” “你……知道大明宝钞吗?” 说着,江瀚从案几上拿起一贯大明宝钞,递给了罗启元。 罗启元双手接过,连连点头: “知道,知道!” “这宝钞可谓是一大祸害,弄得民怨沸腾,属下当然知道。” “王上您是想……?” 江瀚看着他,非常肯定地回应道: “没错。” “我的意思,是想让你们造纸坊,制作一批纸币出来。” 看着罗启元脸上的惊疑,江瀚进一步解释道: “不过,这批纸币不叫宝钞,我也不打算大规模发行于民间流通。” “我希望你按照大明宝钞的样式,制作两种特殊的票据,粮票和布票。” “顾名思义,粮票可在官仓兑换粮食,布票则兑换布匹。” “这不算钱币,只是内部流通的一种票据罢了。” 他直起身子,特别强调道, “虽然不用于外部流通,但防伪仍然是第一要务。” “你先说说,据你所知,大明宝钞都用了哪些防伪手段?” 罗启元闻言长舒了一口气,仔细回忆道: “回王上,据属下所知,大明宝钞的防伪,主要靠三点。” “首先,宝钞印刷分两步套印,需两套雕版精准配合,缺一不可。” “其次,宝钞钞面四周及中间空白处,布满了龙纹和云纹,这些花纹是防伪核心细节。” “最后,在钞面文字和花纹中,隐藏了暗记,仅有宝钞提举司的验票官和工匠知晓。” “至于更细节的地方,那就不是我等普通匠人能知晓的了。” 江瀚认真听着,时不时地点点头,这些防伪措施在当时也算是有心了。 但他仍然觉得不够。 江瀚目光炯炯地看着罗启元,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: “罗作头,你知道……水印吗?” 罗启元闻言一怔,脸上写满了疑惑: “水印?” “王上,恕属下愚钝,这是何物?莫非是指沾了水留下的印记?” 江瀚摇摇头,耐心地解释道: “我说的水印,是在造纸过程中,预先在纸张内形成的图案。” “这种图案,平时看不出来,但当你对着强光看时,就能清晰显现出其中的妙处。” 他尽量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描述: “我记得你们造纸的时候,当纸浆状态时,经常会有一些凸起或者凹陷的部分。” “这是由于纸浆排列不均匀产生的,这种厚薄差异,就是形成图案的关键。” “你们要做的,就是将这些凸起或者凹陷,组成一个特殊的图案,仿佛是从纸张内部长出来的一样。” “这种技术,就叫做水印。” 罗启元听了江瀚的解释,眼神中依然充满了迷茫和不可思议。 这玩意儿……听起来实在太玄乎了,能行吗? 自己造了半辈子纸,从来没见过,也没听说过水印这种东西。 在他的认知里,这些凸起或者凹陷,都是因为工艺不稳定而产生的,毫无规律可言。 这种东西根本无法控制,更别提形成特殊的图案和文字了。 江瀚看着罗启元似懂非懂的模样,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详细解释。 他思索半晌,突然脑中灵光一闪: “罗作头,你知道宣纸吗?!” 罗启元闻言,连连点头: “知道!知道!” “属下就是造纸出身,对宣纸再熟悉不过了!” “泾县的青檀皮宣纸,薄如蝉翼,韧如丝绢,层次丰富,是裱画、作画的上品!” 江瀚继续追问道: “我记得,有些技艺高超的裱画师傅,有一门独门手艺。” “他们可以把一幅水墨画,小心翼翼地一层层揭开,而且每一层都能保留原画的墨迹和神韵。” “一般来说,根据宣纸的厚度和工艺,可以揭开两到三层,对不对?” “对!对!王上您连这个都知道?!” 罗启元更加惊讶了,这属于他们造纸和裱画行当里比较专业的技巧了。 江瀚双手一合,豁然开朗: “我们或许可以借鉴这个思路!” “如果我们将纸分为三层,然后在中间一层做出图案效果、或者写上暗记。” “然后用另外两张薄纸,将其夹住,不就能做出水印的效果了吗?” 他越说思路越清晰: “对对对!没错!甚至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!” “在三层纸页压合之前,我们还可以在预定位置,埋入一根极细的、带有颜色的丝线。” “比如一根红色的蚕丝线,或者一根印有微缩图案的棉线,把它也夹在纸张中间!” “这不就是防伪线吗?!” 第(3/3)页